《若無勇氣,別談豐盛與快樂》
Ahnuma Chen
公司某部門同事是大學的學姐,甫認識便言語投機。我們都在多年後離開原本的專業領域轉投入不一樣的部門工作,不再擔任原專業的管理職了。
這樣的選擇,除了薪水少些,但責任也少了許多,讓生命不僅僅只有工作,原不失為中年職涯的優選之一。
但有恐懼在心,必難順心。
學姐開始抱怨部門主管不公,另一組的組長(是部門主管的小三)將工作推過來,學姐優秀的工作技能讓工作接也接不完。更甚者,當同組同事紛紛離職後,新來的同事也是仗著更高主管的照顧,讓學姐有收不完的爛攤。也曾當過主管的她更難適應不適任的主管。
也曾建議學姐調部門,她擔心該部門的新主管不知風格行事為何。又建議學姐離職,她又擔心年歲較長,新工作不易尋。這些都是一般人世間該擔心的事情沒錯,但卻讓她身陷不快樂的泥沼。在第n次抱怨後,便失去傾聽的耐心。
兩年前賦閒時也曾以低於市場價格承接幾件案子。除了當時覺得舉手之勞而已,而且皆為認識的朋友,另一方面也對自己的價值不自知,就這樣做了好一陣子。當然朋友也幫忙向其他人轉介我,基於同一理由「便宜」。
去年底,其他的工作繁忙,因低價而越來越多的案子,令人感到負擔。檢視之後,發現原本簡單的工作,因為不耐煩必須犧牲休息時間卻換來不對等的報酬而感到不平衡。
上面兩個例子,有幾個共通點:
1.自我價值的衡量
自我價值隨個人信念和機緣而不同。
它是很主觀的,無法比較,自己覺得平衡就平衡,反之亦同。
2.不平衡的抱怨
當不平衡時,內在會升起不自在和不舒服之感,是否覺察到那來自「自我」,不是別人的錯。
現在正在抱怨的看倌們可以覺察自己抱怨的真正理由。
3.讓人不願跨出舒適圈的「恐懼」
上述兩個例子,都來自基本恐懼「生存恐懼」及「愛的匱乏」。學姐擔心工作不好找,戳破主管的不公平是否效果適得其反。而我擔心搶不過別人,還有當初的承諾,朋友會不會覺得我出爾反爾,見利忘義。
看見自己不舒服,當然要先解決自己的恐懼。於是鼓起勇氣,通知所有客戶,明年起開始提高服務價格,如果他們因此而想更換他人我也體諒與配合。結果是客戶們都第一時間謝謝我的幫忙,也覺得提高價格是可以接受的。瞬間我也不再感到不平衡而抱怨著這犧牲休息時間的工作。
對於學姐,我也立馬表明我「只」有一個建議,申請調部門換來較輕鬆的工作,或以調部門為手段,被更高主管慰留後要求更多權利(其實她可以勝任該部門主管)。也請她不要繼續和我抱怨,如果她不願意改變。
想要豐盛、想要快樂嗎?
先問自己有「勇氣」面對恐懼,說出我值得這樣的豐盛與快樂嗎?